據國家五部委聯合公布:2022年居民家庭人均豬肉消費量為26.9公斤/年人。基于數據,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民是真的愛吃豬肉,上次小編也帶大家了解了正確挑選好豬肉的方法,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下豬身上的具體部位,以及什么部位的豬肉最好吃。
一、梅花肉(票選第一)
梅花肉,是豬身上最好吃的一塊豬肉,大概只有六七斤左右的樣子,其肉質十分細嫩,不僅如此,這塊肉耐煮、耐煎、耐烤、耐燜、耐炒。
二、里脊肉(美食擔當)
里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段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,無筋,肉質細嫩,可切片、切絲、切丁,做炸、炒、熘、爆之用,口感俱佳。與五花肉相比,里脊肉脂肪含量少,優質蛋白含量高,因此具有低熱量、高蛋白的特性。
三、臀尖肉(煎炒烹炸)
位于臀部上部,均為瘦肉,肉質鮮嫩,與里脊肉肉質相似,烹飪是多用于炸、炒、熘。
四、后腿肉(鹵肉優選)
位于后腿上部,臀尖肉的下部,均勻為瘦肉,但肉質稍老,纖維較長,適合用來燉湯或者鹵著吃,會更有嚼勁,而且不膩,價格也便宜。
五、肩胛肉(做餡之王)
肩胛肉在豬前腿上方靠近脊骨的地方,肉質不像后腿肉那么瘦,口感適中,通常用來做丸子或者餡料。
六、豬肘子(餐席必備)
分為前肘和后肘,前肘又稱蹄髈,瘦肉多、皮厚、筋多、膠質重,常帶皮烹飪。后肘又稱后蹄,皮老韌,結締組織較前肘量多。
七、豬肋排(燒烤誘人)
也稱五花排,是豬的背部整排平行的肋骨。肉質厚實,適合整排燒烤,也可以切塊悶燒。富含優質蛋白質、鉀、鐵、鋅、鹽酸堿、維生素B1等營養成分。
八、豬小排(紅燒真香)
小排是連著白色軟骨旁邊的肉,可以用來炒、烤、蒸。
食肉小建議:吃肉最好蒸或煮,溫度低,不太能產生有毒物質,反而能減少食物中的維生素流失。少做大排、紅燒肉、紅燒雞腿,可以把肉切片或絲滑炒或爆炒,但是記住:需要先掛糊上漿,既增加口感,又減少營養素丟失,如果做湯,既要喝湯,更要吃肉。最后再啰嗦一句:控油、控鹽、控糖。每人每天攝入:食鹽不超過6克、烹調油控制在25~30克、糖不超過50克,25克以下最好。
本文部分轉載自:食研所 原文鏈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