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31日,我國四大豬肉企業——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、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、雙胞胎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、正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因違反國家《反壟斷法》精神被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約談。
保護和促進勞動力市場公平競爭,有助于促進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,對營造公平就業環境,健全統一規范的勞動力市場體系,推動高質量發展,具有重要意義。2023年6月20日,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、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、雙胞胎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、正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四家企業作為發起人,簽署《互不挖人公約》,倡議不挖人、不拆臺等,有違《反壟斷法》精神,不利于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。
四大養豬巨頭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約談作出回應。7月31日,牧原集團、溫氏集團、雙胞胎集團、正大集團聯合發布聲明表示,誠懇接受市場監管總局在約談中指出的問題,將立即整改,消除行為危害后果。
市場競爭的核心是公開公平公正,生豬養殖巨頭私下簽訂相關協議最大的問題是阻礙競爭。除四家發起企業外,現場還有多家生豬養殖企業負責人在《互不挖人公約》上簽名。因此諸如牧原,溫氏等行業巨頭共同提出并實施互不挖人公約,這種行為本質就是一種操縱薪酬價格的聯盟,可能會導致企業員工在與企業博弈時無法獲得公平的薪酬待遇,損害了其合法權益。
2022年,牧原股份、溫氏股份、雙胞胎集團以及正大股份分別出欄生豬6120.1萬頭、1790.86萬頭、933萬頭和850萬頭,合計占當年全國生豬總出欄量的近14%。企業發起“互不挖人”協議,表面看是巨頭企業之間的公約,背后也體現以牧原為首的眾多豬肉企業面臨的壓力。
據悉,當前國內生豬養殖行業深度虧損仍在繼續。據日前上市豬企公告顯示,國內21家養豬上市公司預虧額超過200億元。其中,牧原上半年預虧25.5億元至32.5億元,新希望上半年預虧27.9億元至29.9億元;*ST正邦預虧18億元至20億元;天邦食品預虧12億元至15億元。在豬價依舊處于盈虧平衡線之下的背景下,國內豬企降本增效仍在積極進行當中,以求平穩度過本輪豬周期的下行階段。
今年上半年,在我國A股的17家上市豬企合計出欄生豬9044萬頭,去年這一數字為8228萬頭,其中14家企業出欄生豬數量實現了兩位數增長。上半年,由于生豬價格低于養殖成本,生豬養殖企業大多陷入“賣得越多、虧得越狠”的境地。
好消息是,近日生豬期貨持續回暖。截至7月31日,生豬盤面大幅拉漲,截至午盤收盤,生豬2309合約上漲4.35%,延續了上一周大漲的趨勢。
從中長期來看,業內人士均認為生豬上漲空間有限。受前期出欄意愿增強和近期國家凍豬肉收儲等因素影響,預計近期國內市場豬肉價格將觸底反彈,但市場供需雙弱的基本面沒有改變,市場仍然維持以去產能為主導地位的風向,短期豬肉價格漲幅或較為有限,豬肉價格有望將繼續低位運行。
本文部分轉載自:中國新聞網 原文鏈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