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4日,日本排放福島核污水入海的消息一經發出,受到了全世界的譴責和強烈批評。中國海關總署當天立即發布公告,決定自2023年8月24日(含)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(含食用水生動物)。
針對我國當天宣布即時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后,據日本TBS電視臺網站24日報道,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稱,已通過外交渠道向中方提出要求,立即撤銷相關禁令。
中國駐日本大使吳江浩指出,中國政府宣布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,是理所當然的,也是完全必要的。造成這一局面的責任完全在日方,日方應該反躬自省。
通過海關總署數據得出,2022年,在動物肉類產量占比中,豬肉消費占比為33%,去年一整年消費量為5541萬噸,禽肉為21%,牛羊肉各為4%、3%,而水產品消費占比則為40%,去年一整年消費量為6868萬噸,不難看出豬肉消費僅次于水產品。
2022年,我國海水產品產量3459萬噸。對此,有養豬行業人士分析,可粗略折算成130KG體重肉豬,大約2.7億頭;如果豬肉替代海產品消費,每替代10%可增加近3000萬頭肉豬需求。
需求的跳躍式增加,可能推動豬肉在中短期消費量、市場價格大幅上漲。同時,由于海產品消費人群支付能力較強,高端豬肉產品消費可能迎來快速發展窗口。
8月24日,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黃曉榮表示,我國多年來一直對日本進口的水產品核輻射風險把關、評估嚴格,不用過多擔心,但依舊引起了消費者的恐慌,浙頭牛小編預計短期內對豬肉消費有提振作用。
本文部分轉載自:海關總署 原文鏈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