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7日,從莫斯科發運至成都的進口肉類冷鏈班列到達阿拉山口,這是今年以來全國首批通過中歐班列入境的進口肉類,標志著成都國際鐵路港進口肉類冷鏈業務在全國率先完成重啟。
9日,20噸四川產鰻魚加工制品首次搭乘成都中歐班列出口俄羅斯。這是成都國際班列在此前冷鏈生鮮蔬菜、水果、肉類等基礎上,冷鏈運輸品類的再擴大,為川內生產型企業提供了一條較空運、海運來說實現低運價、高時效的運輸通道。
運進來——今年全國首批進口肉類通過中歐班列入境,相比海運可節約45天左右的運輸時間
據了解,此次進口肉類冷鏈班列共3個貨柜,貨值約200萬元,主要為雞副產品。這批進口肉類搭乘成都中歐班列自莫斯科出發,途經俄羅斯、哈薩克斯坦,目前已在新疆阿拉山口入境,后將直運成都。
“我們定期溝通解決班列運行中的情況和問題,保證回程線路穩定運行;加強對進口企業申報工作的培訓指導,在班列入境前對貨物準入進行預審核,并通過快速通關+提前申報、專崗接單、“7×24小時”預約制查驗等措施,提高班列通關效率。”成都海關所屬青白江海關監管一科科長陶建松表示。
據業內人士測算,通過中歐班列進口歐洲肉類產品,相比海運可節約45天左右的運輸時間,相比空運則節約大約1萬元/噸的運輸費用,大大節約了運輸時間,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。
走出去——川鰻首次搭乘中歐班列出口國外,企業運輸成本將較海運降低了50%
5月9日,20噸四川產鰻魚加工制品將首次搭乘成都中歐班列出口俄羅斯。
據發貨方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明國介紹,企業每年約800噸的鰻魚加工產品都從青島海關,經由海運出口到日本、俄羅斯、韓國等國家。“海運的話,正常情況下需要45天左右。本次‘試水’成功,企業運輸成本將較海運降低了50%。”
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為西南唯一一家養殖、生產、銷售、出口鰻魚的“獨角獸”企業。2022年,烤鰻出口額達到1.5億元。“如果此趟班列出口成功,那我們將會繼續擴大養殖規模,計劃再建設6個養鰻場,投產后每年能養殖成品活鰻5000噸,出口額有望達到2.5億元。”沈明國表示。
“雙向奔赴” 助力冷鏈物流基地建設
據悉,成都國際鐵路港肉類進境指定監管場地擁有1000平方米冷凍(冷藏)集裝箱堆場,15000平方米冷鏈查驗和儲存一體化設施,貯存能力達3000噸。港區已入駐玉湖冷鏈、盒馬鮮生、銀犁、吉選柴門、中外運普菲斯、寶匯、深國際等一批全球知名冷鏈企業,已投運冷鏈倉儲體量約155萬立方米,未來三年還有近100萬立方米的建設增量。
此前,成都國際鐵路港已進口俄羅斯、白俄羅斯、烏拉圭、德國等地肉類。“面對西南地區巨大冷鏈消費市場需求,成都國際班列將發揮國際物流戰略通道作用,快速銜接國內外市場和客戶資源,強化歐洲進口肉類、東南亞水果進口冷鏈運輸組織,全力助推西南地區消費品進口恢復和消費升級。這次重啟進口肉類冷鏈業務,再一次提升了成都中歐班列對國際冷鏈的運輸能級,為進口冷鏈業務發展注入新活力。”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偉琨介紹。
更多肉類行業資訊,敬請關注浙頭牛。
本文轉載自:成都日報 原文鏈接